为推动我国民航事业科学发展,加大行业财经宏观调控力度,完善机场建设费使用管理制度,近期,民航局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了多项行业财经宏观调控政策,包括中小机场、支线航空、基建贷款利息补贴以及地方机场使用机场建设费等办法。几项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民航财务工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建设和谐民航战略,创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体现。日前,记者就这几项政策的实施情况专访了民航局财务司司长周来振。
问:请问这几项财经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答:几项财经政策在我国民航事业较快发展、体制改革基本到位、全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出台,对于完善民航财经宏观调控体系,扩大国内民航市场,尤其是扩大中西部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和藏区民航的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国民航运输生产增长迅速,运输总周转量世界排名第二,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航线网络和发展布局日趋合理。但是,在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如东部与西部、干线与支线、大机场与中小机场、公共航空运输与通用航空、客运与货运等发展不平衡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滞后等,严重制约民航发展,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我们会同财政部修改完善了民航政府性基金相关管理制度,扩大使用范围,对我国民航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领域重点扶持。这几项政策就是按照新的制度规定和发展要求制定出台的。
2002年以后,航空公司、机场、航空服务保障企业先后与民航局脱钩,从大的格局上,民航行业已经建立起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政府部门重点关注的是民航市场失灵的领域,通过合理实施行业宏观调控,有效地干预和引导市场,影响市场供求,调节企业行为,从而达到平衡发展的目的。这几项政策是民航财经宏观调控的组合手段,丰富和完善了民航财经宏观调控体系的内容,是新形势、新体制下民航财务工作新思路的重要体现,是政府部门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也是对自身的合理定位。
同时,几项政策也是民航全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成果,是贯彻统筹发展方法的必然要求。新政策侧重于支持社会公益性特征明显的领域,对投资回报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的机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贴;充分考虑区域发展差异,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经营亏损的支线航空、中小机场进行重点扶持,建立以奖代补的引导机制;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必要的制约和引导,使企业树立集约经营和持续发展理念,创新科学发展模式;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普遍服务为指导,通过向西部地区、藏区等老少边穷地区倾斜,提高民航发展服务水平,为当地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便利和快捷服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发挥了民航产业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机场周边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问: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危机对我国民航业造成很大冲击。请问几项财经政策对民航行业正确应对危机有何积极意义?
答: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向经济危机转变的严峻形势下,我国政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近期出台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集中释放出的信号就是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运行。民航的几项财经政策与大的形势相协调,符合当前国家政策氛围和导向。金融危机使银行等金融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具有资本密集特点的民航企业融资困难,资金压力空前。基本建设补贴和贷款贴息政策通过直接投入和间接引导,将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中小机场和支线航空补贴资金弥补企业部分成本支出,增加经济效益。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提升企业抗击金融风险的能力。对中西部地区、藏区等老少边穷地区中小机场和支线航空的重点支持,将会扩大民航市场的有效供求,对拉动整个社会消费需求具有积极意义。
问:安全是民航中心工作,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近期提出了持续安全理念。这几项政策的出台与民航中心工作有何联系?
答: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民航是一个特殊行业,安全要求更高。安全是民航工作的永恒主题,保证航空运输安全既是长期追求的目标,也是现时的迫切要求。李家祥局长提出的持续安全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民航工作实践中的最好诠释,既富有行业特色,又突出了民航中心工作,是强调民航生产科学发展、民航服务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民航财务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为中心工作提供重要的经济基础和财务保障。同时,财务资金安全,也是民航持续安全的应有之义。近年来,为配合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我们出台了多项财经政策。此次出台的几项政策在制定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向安全管理和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强调补贴资金优先用于安全基础设施、技术手段、人员、机制创新等的投入,提升保障安全生产的能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此外,还制定了航空公司安全保障财务考核办法,定期对航空公司安全保障能力进行财务考核,督促民航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同时,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制定有效措施,保证财务资金安全,推动建设全面的民航安全体系。
问:几个办法为民航行业发展提供了实质性政策扶持,与以往相比,您认为这几项政策有何重大突破和特点?
答:几项政策突破以往的补贴思路,集中体现了新时期民航工作的新特点。
一是补贴办法更加科学、合理,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原则。中小机场补贴改变原有以亏定补的办法,主要以生产量为依据,结合实际盈亏情况确定;支线航空补贴也是依据旅客运输量来计算,以此鼓励生产,提高效率。在确定补贴标准时,充分考虑民航准公共服务的特点,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规模较小机场以及客座率较低的支线倾斜,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二是有效引导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放大财政资金效益。基建贷款贴息办法的实施,一方面通过调动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民航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改政府直接投入为间接引导,拓宽了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促进企业利用信贷手段,从银行借入的资金数十倍于贴息额,放大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适应政府预算制度改革要求。几个办法在预决算管理、资金拨付以及后续监管方面均作出严格规定,完善了民航政府性基金使用管理制度。
问: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政策的执行情况。
答:今年,4项政策共安排使用机场建设费117亿元。2006年和2007年中小机场补贴共16亿元。中小机场补贴是对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作为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提供普遍服务所给予的补贴。2006年和2007年分别有122个和123个机场获得补贴,其中,中西部地区机场补贴额比例达到70%以上,较好地体现了该政策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的原则。2006年和2007年支线航空补贴共5亿多元。支线航空补贴是对航空公司运营距离较短或运量较小,但社会效益显著的支线航线给予的补贴,这两年分别有232条和258条支线获得补贴,70%—80%的补贴额集中在西南、新疆、西北、东北地区的支线。2006年和2007年的基建贷款贴息共两个多亿,补贴了30个民航基本建设项目的银行贷款利息,这些项目的贷款规模达到132亿元,约是贴息额的50倍。下达2008年机场建设资金规模93亿元。目前,中小机场、支线航空补贴和基建贷款贴息方案已获财政部批准,补贴资金按规定程序陆续拨付到有关单位;机场建设资金规模已经下达,民航地区管理局和地方财政部门正在组织机场基建项目预算申报,申报项目经民航局、财政部核定后,资金下达地方财政部门。
问:几项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几项财经政策在执行程序、补贴核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机场建设费项目预算管理程序较为复杂。机场建设费项目预算报批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加上第一年实施,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一个执行周期耗时较长。
二是中小机场补贴不均衡问题。补贴主要以生产量为依据测算,整体来看较为合理,符合鼓励生产总的指导思路,但具体到个别机场,就有可能存在盈利机场补贴多,亏损机场补贴少的不合理情况。
三是支线航空补贴划区管理问题。目前支线航空补贴的管理和核定以地区管理局为主,但由于航空公司支线经营范围较广,跨区飞行比较普遍,存在程序繁琐、航空公司多头应对的问题。
四是贴息时间和范围问题。贴息从2006年起执行,部分重点建设项目未能纳入贴息范围。同时,从今年执行情况看,航空公司、服务保障企业获得贴息资金太少,调控效果不够明显。
问:针对政策实施情况,结合目前我国民航发展现状,下一步在完善行业财经宏观调控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答:针对政策前期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行业发展要求,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强政策落实和资金监管,适时开展政策调研。一方面要抓好政策全面落实,规范和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要深入调研,全面掌握政策落实情况和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同时,要逐步建立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
第二,完善民航政府性基金管理制度。根据民航发展规划,“十一五”和“十二五”是民航快速发展时期,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资金需求量大,企业自身积累和有限的国家预算内拨款难以满足要求。机场是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应主要由政府承担,在当前财政还不足以负担的情况下,主要资金来源是民航政府性基金。我们将借鉴国外有益经验,进行机场建设费征管政策专题研究,实现征缴管理机制的长期化。同时,着手开展民航基金与相关空管服务收费并轨的可行性研究。
第三,研究扶持通用航空发展的政策。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今年抗震救灾中,通用航空作用得以充分体现。但是我国通用航空发展较为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为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积极支持通用航空发展,我们将组织力量开展对通用航空进行补贴的政策研究,特别是加大对农业、林业和渔业等直接惠及“三农”的飞行作业扶持力度。
第四,加强对民航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引导。我们将配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要求,重点加强对民航企业节能减排的激励和引导。鼓励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新发展方式,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鼓励应用新节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