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国上下欢庆新中国成立58周年、喜迎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我们迎来了民航体制改革20周年暨企业联合重组5周年的日子。1987年10月15日,按照经国务院批准的改革方案,民航总局率先在原民航成都管理局进行航空公司与机场分立改革试点,在原民航成都管理局基础上,分别组建了民航西南管理局和中国西南航空公司、成都双流机场,从而拉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继1980年民航从军事化转向走企业化道路后,民航管理体制以专业化分工为特征的第二轮重大改革的序幕。2002年10月11日,按照国务院的决定,原民航总局直属的航空运输和服务保障企业联合重组为六个集团公司,人员、资产移交国资委管理,由此开始到2004年7月,民航进行了以政企分开为特征的第三轮重大体制改革,也是新中国民航成立以来最彻底、最深刻的一次改革,是民航行业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转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民航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是政企不分、高度集中统一的军事化、半军事化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适应当时民航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实际情况的,曾对民航发展尤其是满足当时社会政治需要起到积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航空运输量逐年急剧增长的需要,其统得过死、缺乏活力等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按照国家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不断改革民航原有管理体制,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民航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国家整体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民航行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2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民航上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先后进行了两轮民航管理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民航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原来政企合一、用行政和军事办法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体制格局被打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民航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
——民航行业行政管理职能与生产运营职能实现了分离,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相接轨的行业监管体制。
——原民航总局直属的航空运输和服务保障企业完成联合重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大为提高。
——机场实行属地化管理,地方投资建设和管理经营民航机场的积极性得到比较好的引导发挥。
——空管系统实现政事分开,运行一体化,系统保障能力大为提高。
——行业经济管理政策改革稳步推进,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增强,运输能力极大提高。
——航空市场体系逐步发育成熟,市场在民航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初步建立了以《民航法》为核心的民航行业管理的法律规章体系,走上了依法治理民航的轨道。
改革为民航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使我国民航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二十年来,航空运输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分别由1987年的20亿吨公里、1310万人、29.8万吨,发展到2006年的305.8亿吨公里、1.6亿人、349.4万吨,年均增长分别为15.4%、14.1%、13.8%。在机队规模、航线网络、企业实力、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安全正常保证、服务质量、通用航空以及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继2002年至2004年间,民航实现了航空运输连续安全飞行突破500万小时的纪录后,截至目前,又创造了航空运输连续安全飞行900万小时的新纪录,成为中国民航历史上最长的安全周期,安全水平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各缔约国的位次从1987的第17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二位,一跃成为世界民航大国。世界排名前十位的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名单中出现了中国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名字。民航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主要行业,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民航作为世界第二航空运输大国,在国际民航界正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实践证明,民航体制改革是适应国家改革开放需要和世界民航发展趋势的正确选择,是推动民航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振兴我国民航事业,跻身世界民航强国之林的必由之路。
20年的改革实践也为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首先,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民航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广泛发动群众,统一思想,群策群力,是民航实施改革的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基本路线和时代主旋律。民航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行业,必须把握时代脉搏,自觉融入到国家改革开发的大潮中。党中央、国务院对民航的改革高度重视,始终把民航改革作为国家总体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统筹安排。民航两轮重大体制改革都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按照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进行的。同时,民航又是一个有着自身特点的行业,这就要求我们推进民航改革必须把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与民航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民航也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行业,要善于通过宣传动员,把上级关于改革的要求部署转化为广大干部职工的期待愿望,把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转轨转化为上下一致的共识行动,把传统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改革创新的强大动力。
其次,紧密围绕促进发展、增强民航行业活力这个中心,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整体推进,综合配套,是使民航改革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断增强民航行业活力是贯彻落实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目标,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民航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必然要求。无论是1987年开始的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的改革,还是2002年开始的政企分开、企业联合重组的改革,都是紧紧围绕引入竞争机制、增强行业运营主体活力这个中心而展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航两轮体制改革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两次大步“放松经济性管制”的过程。与此同时,民航又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行业,民航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整体设计,统筹兼顾。民航这两轮改革都是经过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形成改革总体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的。两轮改革都涉及民航行业的各个方面,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相互配套,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改革的科学性、严密性。
第三,坚持安全第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推进民航改革的前提条件。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稳定关系民航安全生产和建设发展的大局,因此,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必须保证安全,保证运输生产正常进行,保持队伍稳定。在实施两轮民航体制改革过程中,民航总局党委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安全生产,队伍稳定,一手抓深化改革。从民航总局到各地区管理局、航空公司、机场,层层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稳定工作责任制,各级领导班子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由于责任落实,措施得力,民航这两轮改革期间,安全形势总体平稳,运输生产正常进行,职工队伍保持稳定,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加强组织领导,周密计划,稳步推进,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民航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改革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直接关系到民航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改革方案能否贯彻实施,改革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改革目标能否如期达到,具体操作是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门艺术。在这两轮民航改革过程中,民航总局党委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总局领导亲自挂帅,具体领导改革实施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不回避矛盾。扎实细致的工作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打消了疑虑,化解了矛盾,把一项项改革方案变成了现实,把改革的宏伟蓝图变成了推进民航发展的实实在在的动力。
民航20年管理体制改革,记录了中国民航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以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学习借鉴世界民航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光辉历程;是民航广大干部职工紧跟国家改革发展的时代大潮,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生动写照;是我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画卷的精彩缩影,丰富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必将对我国民航又好又快地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充分肯定民航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现行民航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仍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民航发展的客观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新的战略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抓住机遇,大胆实践,继续深化民航改革,不断完善民航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实现民航强国目标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回顾过去,民航20年两轮体制改革步履稳健,铸就辉煌;展望未来,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蓝图已定,任重道远。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总结以往民航改革的经验,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继续不断完善民航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构建和谐民航,建设民航强国,以昂扬的斗志和扎实的工作谱写更加壮丽辉煌的篇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