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住机遇
在上个世纪结束的时候,国家实现了既定的发展目标。进入21世纪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大步的宏伟设想: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建国100周年的时候,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作出了这样的判断: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民用航空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都是现代化的产业,航空运输又是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为民航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主题,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孕育着新的突破。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民航承担着重要的国际运输任务,直接为对外交往服务。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大趋势,为国际航空运输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使开展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和实现资源互补成为可能。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都对民航发展产生巨大需求。尤其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在远程运输和地面交通不便地区,需要优先发展航空运输。
201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部分省份达到6000美元以上,上海市超过11000美元。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将更多地选用航空交通方式。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居民消费将更多地用于旅游出行。近年来在民航旅客构成中,自费旅客明显增加。运价管理更加灵活,有利于促进旅游和其他自费乘机需求。随着两岸统一大业的推进,航空运输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国家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现代化,都需要大力发展航空货运,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支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用航空的规模仍然较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家和各地高度重视民航的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民航基础设施改善,职工队伍素质提高,增强了发展能力。新型管理体制形成,积累了管理经验。国家大力发展航空工业,合作生产的干线飞机已开始交付,自主设计的大型客机也给出了进入市场的时间表,继续研制和生产支线飞机,将对民航事业发展提供更大支撑。
笔者对民航发展历程作了研究,不同于建国后30年走过的曲折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先是拨乱反正,拉开改革序幕,打开开放之门。在加快发展中又强基固本,提高安全水平。新的世纪,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民航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题就是科学发展,目标是做优做强。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实施,可谓恰逢其时。
应对挑战
中央一再告诫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我国正处在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民航是高度敏感、风险密集的行业,在快速发展中,要应对各种风险的严重冲击和各种矛盾的严峻挑战。
能源问题首当其冲。航空的唯一动力来源是石油,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可替代能源。而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每年探明储量大大低于所开采数量,可开采储量日益下降。世界上围绕石油的争夺十分激烈,主要产油地区局势动荡。加上国际商家的大肆炒作,石油价格在剧烈波动中持续走高。保证燃油供应,消化涨价成本,是国际航空运输业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空域制约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民航的航班正常率2005年为82.1%,2010年下降为75%,旅客的实际感受比统计数据还要更低。我国民航航班正常率已处在世界民航的最低水平。影响航班正常的主要因素是流量控制,已由2002年的5.1%上升为27.3%。如加上非民航活动影响,所占比例高达35.8%。空域配置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适应,航班经常延误,使航空运输的优越性大打折扣。
国际竞争压力增大。我国民航国际航线运输仅占世界第十位,航空公司竞争能力不强,市场占有率较低。航空强国力主“天空开放”争夺市场,航空公司通过合并合作控制市场,对我国形成双重压力。特别是欧美大型航空公司重组,兼并中小型航空公司,以及在亚太地区主要航线上进行联营,对我国航空公司的经营构成很大威胁。我国航空公司必须尽快提高竞争能力,予以积极应对。
此外,国内高速铁路的发展,虽然不会对民航带来根本性影响,但局部的分流不可小视。自然灾害、疫病流行、能源危机、国际冲突等,都会对民航发展带来严重冲击,航空运输高风险、强波动的特点依然存在。
由大到强
《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提出,“民航强国是指民航业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表现为民航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战略作用,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创新能力”。其主要标志是“运输规模大、安全水平高、服务质量优、创新能力强、影响范围广”。
《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提出实施步骤是,至2020年,基本建成民航强国;至2030年,全面建成民航强国。其量化目标为,至2030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达到15亿人次。实现这一目标,以2010年2.67亿人次为基数,年均增长率应为9%。与此相应,航空运输总周转量约应达到3000亿吨公里。这还不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运输量。
以上目标值是美国目前运输量的2倍。美国如在2030年达到这一数量,年均增长率需为3.5%,而过去10年平均增长为1%。美国航空运输趋于饱和,也准备发展高铁,这将造成对既有航空运输量的分流。因此,实现所定目标,我国航空运输总量很有可能位居世界第一。即使这样,人均水平仍比美国要低很多。
做大是做强的重要条件,但做大并不等于做强。我们的目标是既大又强,实现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建成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在安全、质量、效益、环保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实现由大到强,航空公司要强。拥有全球知名品牌的大型航空公司,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形成满足国内市场细分的高品质航空公司;建立功能齐全、作业范围广泛的通用航空服务体系,促进通用航空蓬勃发展。
实现由大到强,民用机场体系要强。机场密度增加,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机场体系,具有若干国际和国内枢纽机场,服务人口、生产总量和覆盖行政区域,均达到95%以上。
实现由大到强,服务保障能力要强。按照安全、高效、顺畅的目标,全面建成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供油能力。全面实现信息化,打造数字民航。
实现由大到强,要建立完备的法规和监管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全面推进行业文化建设,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打造文化软实力。
我们要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航事业,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率先实现民航的现代化,使我国成为世界公认的民航强国。
转型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确立了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提出实施持续安全、大众化、全球化三大战略。《民航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这一时期的重大举措。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必须遵循的主题、主线,也是实施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根本指导方针。
坚持安全发展。民航发展如此之快,机队规模和结构变化,对保证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实施持续安全战略,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责任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使航空安全处于可控状态之下,保持世界领先的安全水平。
坚持全面发展。通过实施大众化战略,从提供主要高端型消费向满足公众型消费转变。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加快国际航线运输和航空货运的发展,大力促进通用航空发展。适应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快中西部地区民航事业的发展。
坚持集约发展。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施科教兴业战略,加快培养人才,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增强科技开发和转化应用能力,特别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绿色民航。
提高发展质量。按照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把提高航空运输的便捷性摆在突出位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下大力气治理航班延误。《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提出了提高航班正常率的具体目标,即要达到85%。必须采取强有力的综合性措施,才有实现的希望。
提高盈利能力。航空运输企业通过充分挖掘潜力,提高飞机利用率、客座率和载运率,以及全员的劳动生产率,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收益水平。提高通用航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继续发挥人工成本优势,利用本币升值等有利因素。通过降本增效,达到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水平。
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实施全球化战略,完善国际航线网络,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市场占有率。深化改革开放,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积极参加国际航空联盟,开展国际合作,实现双赢和多赢。
提高抗风险能力。在机队配置和投资扩张方面留有回旋余地,尽最大可能在应对市场波动中争取主动。提高供油能力,保持合理储备,正确运用套期保值等手段,应对油源紧张局面和油价波动,高度警惕能源危机。完善行业和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内部风险。
改革创新
我们的时代是改革创新的时代。民航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致力于改革创新的结果。实施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最根本的一条,还是要不断改革创新。
坚持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思想观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敢于破除一切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只要有利于科学发展和做优做强,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大力培养和大胆使用创新型人才。
深化行业改革。按照“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目标,构建民用航空市场体系。推进企业的改革重组,构建充满发展活力和资源有效利用的航空企业群。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安全管理,改善宏观调控。推进价格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实施有效监管。
深化企业改革。继续大力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形成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升能降的新机制。加强基础工作,运用先进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深化空域管理体制改革。根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要求,适应民航事业发展需要,实施空中交通管理职能的转变。调整空域划分和航路设置,增加民航使用空域,以利航班畅通和节约能源。增强空管保障服务能力,缩小飞行平行间隔,提高空域利用效率。
创新服务品牌。实施品牌驱动战略,提高品牌竞争能力。增加航空服务产品的品种,提高品质,改善品貌,适应航空运输国际化、大众化的要求。特别要根据民航以客运为主的特点,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增加服务产品的信息含量和文化内涵。
创新商业模式。建立适应航空运输、通用航空及不同规模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公司架构。针对航空主业高投入、低回报的特点,积极有效地开展相关多元化经营,改进盈利“微笑曲线”。继续支持发展低成本航空公司,鼓励采用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
创新运行模式。突出便捷性要求,优化运输生产流程。依靠信息化手段,进一步简化手续,加速飞机周转,缩短旅客候机时间,实现改善服务和降低成本的双赢。密切行业内、企业内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实现安全、顺畅、高效运转的目标。
任重道远
民航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民航工作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国家形象,责任十分重大。根据《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用20年时间建成民航强国,是伟大时代赋予民航人的光荣使命。
民航各级领导班子负有首要责任。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充分认识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廉洁型班子,提高引领力和执行力,成为领导民航强国建设的坚强核心。
民航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是实施民航强国建设的中流砥柱。要充分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把宝贵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保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牢记根本宗旨,不断创先争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民航广大员工是建设民航强国的决定性力量。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群众观点,关心关爱员工。推行民主管理,维护职工权利。广大员工要强化主人翁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热爱民航事业,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民航强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民航职工队伍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团员青年占有很大比重,是生产一线的生力军。民航青年一代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也是肩负重托的一代。青年人要勤奋学习,加强锻炼,甘于奉献。要不辱使命,继往开来,最终实现建设民航强国的目标。
在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深切地感到,我国民航的发展前景无限光明,但步履并不轻盈,既充满必胜的信心,又感到压力沉重。择其要者,我概括了这样几句话:当今的中国民航,最令人羡慕的是增长,最必须巩固的是安全,最亟待提升的是便捷,最值得警惕的是燃油,最需要增强的是创新。我们应该把困难看得更多一点,使准备做得更充分、工作做得更扎实一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进,按照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步骤,在迎庆建党100周年、110周年的时候,都再交上优异的答卷!